(導覽員正在說明大理石和水晶燈的產地)
我終於站上國家戲劇院的舞台了!不過不是來表演,只是來參觀啦。
我們參加的場次原本應該是下午3點的,和Viola用餐後,從仁愛路過去應該來的及,但我們家老爺不知道是沒睡飽還是吃太飽,竟然開到安和路去。從安和路轉敦南再回仁愛吧,他還是意識不清得開到和平東路去。繞了那麼大一圈我們當然遲到了,只好改成3點半的場次。這一場人多到爆,集合時人聲鼎沸讓我差一點想打退堂鼓。不過導覽員一開始解說,大家自動形成秩序,就連一路被媽媽抱在懷裡的小嬰兒們都不曾大哭大鬧,好有氣質喔!原來別人是這樣培養小孩氣質的。
雖然我們經常上國家音樂廳和演奏廳,但兩小還沒去戲劇廳看表演,也沒有機會進後台瞧瞧,正巧這次「兩廳院開門」導覽的正是戲劇廳。我們參觀了裁縫間、道具佈景製作間、化妝間,然後進入戲劇廳。先觀賞一段介紹兩廳院的影片,再看舞台燈光秀,聲光效果十足。接著我們魚貫踏上舞台近距離參觀,並且有專人解說燈光、音效、電腦支架設備的操作。一踏上舞台,頓時覺得自己很渺小,好大的舞台!這個舞台的機關也多,比方說舞台前方是活動式的,需要時下方可以安置一個80人左右的樂團(舞蹈或是歌舞劇有此需要),舞台上有幾處地板可以升降,以方便大型道具載送,或製造演出時的效果。我想音樂廳的舞台應該單純許多,對於燈光、布景的需求也沒那麼複雜吧!
我帶著Zoe站在舞台中間(Darren跑去上廁所了),看著滿滿的觀眾席覺得滿震撼的。戲劇廳的座位約有1500個(比音樂廳少500個,因為戲劇廳需要較大的舞台),光看著空空的座位就有一種被包圍的感覺,要是坐滿了觀眾,那有多駭人啊?我告訴Zoe,平常我們幾乎不可能踏上兩廳院舞台(除非是學有專精的演出者),在演出時即使是總統不能說上台就上台,也不能隨便跑上去獻花,這是對專業的尊重。那些表演者必須很努力很努力,才能踏上這個舞台,為我們帶來藝術的真善美,舞台對表演者而言是一塊聖地,是多數藝術信仰者想來朝聖的麥加。我們兩人把握這難得的機會,感受一下專業的燈光、精緻輝煌的建築和虛擬的掌聲(如果是來真的,我一定會嚇到腿軟)。晚上Zoe在小日記寫著:我要認真學習芭蕾舞,希望有一天在舞台上表演(媽咪OS:有感受到舞台的魅力唷)。
整個導覽行程大約一個半小時,每人100元的導覽費應屬合理,不過紀念品(附有橡皮擦的鉛筆)就有一點點……,好像跟兩廳院強調精緻藝術的形象不match,實在應該多花一點心思找到既便宜又有設計感的紀念品,這樣整個行程才有一個完整的句點啊。
(VIP休息室,約可容納20多人)
(Grandma & Darren)
(VIP休息室裡的廁所,導覽行程中不能拍照,只好拍廁所了,哈哈!)
(不太值得紀念的紀念品)
P.S.1:
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,最近寫部落格日記時老是聯想到Darren和Zoe看過的書,哪一本有這樣的場景、哪一本又提供了怎樣的觀點。所以我又去翻了Darren和Zoe的歷史書單,找到了和戲劇廳沾上邊的書。
1. Out and about at the theater (Field Trip)—Picture Window Books.這本書完全符合我們的參觀行程。
2. Welcome to the Globe:The story of Shakespeare’s Theatre—DK Children.
3. William Shakespeare & the Globe—Harper Collins
(2和3介紹莎士比亞和他所經營的劇院,讓我們認識那個時代劇場的設計和演出形式)
P.S.2:
對兩廳院導覽有興趣者,10月30日還有一場特別的「祖孫同遊音樂廳」(以下取材自兩廳院網站):
您好!
我們是NSO國家交響樂團
平常帶著活潑的寶貝孫到公園的爺爺奶奶 阿公阿嬤辛苦了!現在有一個好玩又有趣的新活動嘍!跟著NSO國家交響樂團一起前進音樂廳。大家除了可以在音樂廳探險、可以近距離認識特殊樂器;還可以看到樂團排練萬聖節的精彩曲目喔。快點巷頭揪巷尾、左邊偕右邊,一起來音樂廳逛大街呦!
活動時間:98年10月30日 10:00(長度為一個半小時)
活動人數:因場館空間有限,為達最佳參觀導覽效果,一個家庭人數以6人為上限。
活動限制:本活動適合3歲以上小朋友參加。
活動內容:【活動一】認識NSO國家交響樂團,了解樂團聲部配置,實地學習樂團聲部位置坐法,模擬如何成為一個交響樂團。
【活動二】參觀音樂廳後台區,介紹琴房構造(如溫溼度調節、鋼琴擺放方式)及各大鋼琴廠牌。
【活動三】NSO國家交響樂團團員現場樂器示範,可了解樂器組裝、發聲原理、或樂器小故事。
【活動四】觀看NSO國家交響樂團排練。
【活動五】有獎徵答活動。最後請寫下愛樂小紙條,將於NSO部落格上分享。